中医脉诊作为辨证论治的核心手段,其技法传承历经千年演变。在本次研修课程中,张震主任将重点传授源自《黄帝内经》的比脉诊法,该方法通过寸、关、尺三部位的脉象强度对比,可快速判断患者气血运行状态及脏腑病变。
对比维度 | 传统脉诊 | 比脉诊法 |
---|---|---|
诊断原理 | 二十八脉象对应脏腑 | 三关脉象强度对比 |
学习周期 | 6-12个月 | 3天集中掌握 |
临床应用 | 需配合其他诊断方法 | 独立完成病因判断 |
课程导师张震主任具备中西医结合诊疗背景,在中华中医药担任多项学术职务。其学术著作《异地养生浅谈》曾获国家级中医药科研成果奖,临床专长涵盖妇科疑难病症与节气养生领域。
课程采用双轨制教学体系,首日进行脉诊理论精讲与古代医案解析,次日开展学员互诊实操训练。教学过程中特别设置"三关验证"环节,由张震主任现场复核每位学员的诊断结论。
掌握比脉法的核心在于理解"三关定位"原理:通过寸部候上焦、关部候中焦、尺部候下焦的脉象特征对比,可快速判断患者体内阴阳失衡状况。课程将重点解析妇科脉象的特殊表现规律。
学员案例:某妇科患者左尺脉沉细无力,右关脉浮大而数,结合脉象强度对比,准确判断为肝肾阴虚兼脾胃湿热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