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类别 | 核心科目 | 分值构成 |
---|---|---|
理论类专业 | 美术常识与鉴赏 | 100分 |
造型类专业 | 素描/色彩/命题组合 | 300分 |
设计类专业 | 设计素描/色彩/基础 | 300分 |
书法专业 | 临摹/创作/印稿设计 | 300分 |
美术常识与鉴赏科目着重检测考生对艺术发展脉络的认知深度,通过客观题与论述题结合的形式,既考察基础知识点掌握,又检验独立分析能力。建议备考时重点梳理中外美术史关键节点,培养图文互证的分析思维。
在3小时创作时限内,考生需精准把握解剖结构与空间关系。评分维度包含形体准确性(35%)、质感表现力(25%)、画面完整度(40%),建议强化块面转折处的明暗处理训练。
色彩科目重点考核冷暖色调的协调能力,禁止使用色卡的特殊规定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调色功底。备考时可建立常用色系配方库,提升快速调色效率。
设计素描突破传统静物写生模式,要求考生主动构建画面空间关系。备考时可多进行多视角构图训练,培养从二维到三维的形态转换能力。
设计基础科目特别强调创意转化能力,近三年考题多围绕传统文化符号展开。建议系统整理经典纹样数据库,掌握至少三种以上视觉元素重组技法。
考试要求在同一试卷呈现传统功底与创新意识,建议选择风格鲜明的碑帖作为主攻方向,重点突破笔法连贯性与章法节奏感。
篆刻创作禁用拷贝灯的规定,倒逼考生强化徒手设计能力。备考时可建立常用篆字部件库,掌握阴阳文转换技巧。
注:所有考试科目均要求独立完成,备考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各专业对画具规格的具体限制,建议提前三个月进行全真模拟训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