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情况下,人的正常睡眠时间一般是六到七个小时。
睡眠时间的需求存在个体差异,与年龄、身体健康状况、生活习惯、环境因素、精神状态等有关。一般情况下,成年人一天睡六个小时左右就足够了。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会相对缩短,可能需要五个小时左右。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时间会相对较长,大约需要六到七个小时。而长期熬夜的人睡眠时间会相对缩短,通常需要七个小时左右。
大多数人睡7-8小时最适宜
大多数人最适宜的睡眠时长是7-8小时。少睡或多睡都可能增加肥胖、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发病风险。
但是,7-8小时并不适用于所有人。少数天生觉少或觉多的人,每天睡6小时或9小时也足够了。随着年龄增长,身体需要的睡眠时长也越来越短。
睡眠时钟是指睡觉和起床时间即“生物钟”。越睡越晚,越起越迟,日夜颠倒,会影响正常“生物钟”。时间长了,很容易从主动熬夜变成被动失眠!当然,如果365天天天晚睡晚起,严格意义上不算熬夜。只要睡眠时间长度和睡眠质量都足够,规律性晚睡晚起没什么问题。
不同年龄人群睡眠时间大不同
睡眠的需求量因人而异,这与个人体质、家族遗传以及年龄有关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所需要睡眠的时间长短不一,且睡眠品质也会跟着变化,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。
出生1~2周的新生儿:平均每天的总睡眠量约17个小时,而且在这段时期,新生儿的睡眠品质与其生长发育密切相关。在此阶段,做梦的比率也非常高,可能占总睡眠时间的四到五成。
出生6个月后的幼儿:平均每天的睡眠量已降为13~14个小时,虽在白天仍有多次午睡,但已有明显的白天醒着、夜晚睡觉的作息状态。这个阶段家长应该注意,确保小孩在午睡后,能维持至少2~2.5个小时的清醒时间,以防小孩夜间难以入睡。
学龄前儿童:全天的总睡眠量逐渐减少,约12小时,并且白天应该有一次小睡,这对学龄前的幼童十分重要。同时,此阶段还要避免因喝水过多导致的起夜,临睡前要小便,尽量少喝水。
进入小学后:每天的总睡眠量会减少为9~11个小时。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,睡前通过刷牙、洗脸、整理床铺等暗示“该睡觉了”。
青少年:这段时期的睡眠状态已近似成年人,一般中学生每天总睡眠量为7~8小时。
成年人:理想的睡眠是7~8小时。晚上11点~早上6点是睡眠的黄金时段,要自己处于熟睡状态,因此要11点前入睡。
银发族:平均夜间睡眠时间降为6小时,做梦阶段约占20%。虽然老人晚上睡得较少,但白天较容易嗜睡。换句话说,老年人睡得少并不是因为睡眠需求减少,而是夜晚维持长时间睡眠的能力变差了。老年人半夜醒来很正常,只要能继续入睡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