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无人机培训
  • 中国AOPA无人机考证培训
  • 一站式服务平台

400-888-4011

空域管理全解析:分类标准与飞行申报流程详解

来源:成都珠峰通航 时间:08-25

空域管理全解析:分类标准与飞行申报流程详解

航空运行空间管理规范

空域管理示意图

航空空间划分基准

航空运行环境根据使用性质和管理要求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。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推进的三类空域改革方案明确划分管制、监视、报告空域,构建起立体化空域管理体系。

空域类型 运行高度 飞行规则
A类管制区 6000米以上 仪表飞行专属
B类管制区 6000米以下 混合运行模式
C类管制区 终端区域 起降阶段管制

特殊空域管制条例

特定功能区域实行特殊管理规范,其中禁航空域需获得国务院与中央军委双重审批方可进入。限制空域执行分级管理制度,危险空域设置动态预警机制,确保航空器运行安全。

  • 禁区(P类):全时段禁入区域
  • 限制区(R类):条件准入空域
  • 危险区(D类):临时预警区域

飞行计划申报规范

常规飞行计划需提前7个工作日提交完整申报材料,包含航空器注册信息、驾驶员证明、通信保障方案等核心文件。应急任务申报窗口缩短至飞行前60分钟。

申报材料清单:

  1. 航空器登记证明文件
  2. 驾驶员有效证书
  3. 三维性能参数图表
  4. 应急处理预案文档

融合空域运行准则

无人机系统运行采用双轨管理机制,隔离空域设置垂直2000米、水平20公里的缓冲区。飞行器进入融合空域需配备ADS-B应答系统,实时更新飞行状态数据。

重要提示:所有飞行器在隔离空域运行期间必须保持持续监控,飞行高度误差不得超过±50米。

电子申报系统应用

U-Cloud云平台实现飞行计划全流程电子化办理,系统自动校验申报材料完整性。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审批进度,获取空域动态变更通知。

功能模块 处理时效 数据接口
计划申报 24小时受理 民航数据中台
空域查询 实时更新 空管数据库
课程导航